走路無力、脖子痛,本以為是頸椎病,沒想到檢查后發(fā)現竟是,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醫(yī)學上將枕骨大孔區(qū)腫瘤稱為顱底腦膜瘤當中的"難中之難",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手術無疑是在刀尖上"跳舞"。
何以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如此兇險?有安全全切的可能性嗎?如何妙手"拆炸彈",從容應對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 腦膜瘤多為良性,那為何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如此兇險?
不要小看腦膜瘤 它會讓你恨之入骨、難生活 這些苦都是有"來由" …… 顱內有硬腦膜的地方(腦膜包裹整個大腦和顱神經鉆縫走壁地覆蓋整個顱骨)都可能是腦膜瘤的棲身之所 腦膜瘤大多為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 惡性概率不大 生長緩慢,經全切可以治
然而腦膜瘤治療難點在于難以切除干凈,極易復發(fā),其中尤以巖斜腦膜瘤、鐮旁腦膜瘤、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切除尤為困難,其對神經外科醫(yī)生的要求非常高,手術治療的難點在于,腫瘤占據要沖,顯露困難且毗鄰腦干,可累及幾乎所有顱神經,還與腦底池中重要的血管及穿支的關系密切。 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切除術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手術之一,原因在于腫瘤基部常位于枕骨大孔前緣,并常累及一些重要結構,如延髓、椎動脈和后組顱神經。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很少見,占顱內腦膜瘤的2.5%,占后顱窩腦膜瘤的4%,其中90%位于腦干腹側或腹外側。
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患者初始癥狀不明顯,患者大多會出現頸枕部疼痛、頸部活動或者在咳嗽等用力動作時均可誘發(fā)或加重癥狀,由于和頸椎病的癥狀類似,很多時候會被誤診。
由于枕骨大孔腦膜瘤癥狀表現多樣,且大多數患者當腫瘤體積發(fā)展較大時,才出現較重的臨床表現,故早期常被漏診。
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由于腫瘤基部常位于枕骨大孔前緣,并常累及一些重要結構,如延髓、椎動脈和后組顱神經。想要全切腫瘤對于主刀醫(yī)生手術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主刀醫(yī)生具有豐富神經外科解剖知識、嫻熟的手術技巧及對現代高精尖醫(yī)療設備的熟練應用。
其中從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的背外側入路具體手術案例入手,重點分析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背外側入路及如何達到安全全切。 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治療要點:手術入路的選擇 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常用。
考慮到腫瘤體積較小時,手術操作空間相對更小,而且該區(qū)域的手術術后出現神經功能的并發(fā)癥往往較為嚴重,對于一些無癥狀的或者老年伴有輕微癥狀的患者,有學者建議可保守觀察或行伽馬刀或者射波刀放療。
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醫(yī)生長期以來爭論的焦點,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就是遠外側入路和枕下后正中入路,根據腫瘤的分型,位于背側的腫瘤通常選用后正中入路,位于延髓前方或者側方的腫瘤,較為普遍接受的是使用遠外側入路,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使用后正中入路也可以安全有效的進行腹側及腹外側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的切除。
手術入路的選擇依賴于腫瘤的分型,腫瘤的分型臨床中常主要以腫瘤部位以及與椎動脈的關系為參考。
遠外側入路 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案例說明 病情回顧:50多歲的Belle頸部疼痛持續(xù)一年多了,一直以為是得了頸椎病,可是進行頸部按摩以及針灸治療都不見好轉。更不幸的是,有一天晚上,她開始出現走路困難、雙腳抬不起來的乏力感,還差點摔倒在地, 就醫(yī)檢查核磁提示為枕骨大孔腦膜瘤。然而由于病變位置深在,臨近腦干、頸髓、椎動脈、后組顱神經等重要組織、血管、神經結構,是生命中樞所在,血供非常豐富,術前可能造成呼吸心跳停止,任何一個微小的閃失都有可能使患者非死即殘。
治療過程:術中采取了左側臥位遠外側入路全切腫瘤,術中并對腦干和脊髓進行了精心保護。
術后CT和MR,顯示腫瘤及其被腫瘤侵犯的骨質都切除,腫瘤全切,Simpson一級切除。
術后Belle沒有新發(fā)神經功能缺損,在術后第二天開始肢體活動,進行康復。
雖然仍有輕微的頸部疼痛,但是康復期后就好轉、消失了,沒有出現嚴重的手術并發(fā)癥,也沒有任何后遺癥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質量,特別是手術沒有腦脊液漏出或脊柱不穩(wěn)定。影像檢查提示腫瘤已經全切,術后傷口愈合良好,無需行放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