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毅 作者單位:東莞市東坑醫(yī)院 急診科,廣東 東莞
【摘要】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膽紅素濃度與血糖的關系,探討膽紅素在T2DM診治中的意義。方法 住院及門診T2DM患者50例(T2DM組),健康對照組40例,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IBi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T2DM組治療3個月后復查上述各項指標。結果 T2DM組治療前TBil、DBil、IBil濃度均比對照組低(P<0.05),TBil與FPG、HbA1c均呈負相關(r=-0.584、-0.626,P<0.01);治療后膽紅素濃度與治療前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T2DM患者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與FPG、HbA1c呈負相關,血清膽紅素濃度可能是糖尿病診療中的一個有價值的臨床生化指標。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膽紅素,血糖
近年來發(fā)現(xiàn),氧化應激在糖尿病發(fā)病機制中,特別是在糖尿病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1],膽紅素作為機體氧化與抗氧化系統(tǒng)中的重要成員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通過測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體檢者血清膽紅素濃度,探討其在T2DM診治中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T2DM組50例均為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5.5±13.6)歲;對照組40例均為我院體檢中心同期健康體檢者,男24例,女16例,年齡(38.5±16.2)歲,兩組均排除肝膽、腎臟、血液、心血管及甲狀腺等疾病,兩組間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分別測定血常規(guī)及空腹血糖(FPG)、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IBil)、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酸(UA)和肌酐(Cr),所有檢測均由全自動生化儀進行;T2DM組增加糖化血紅蛋白(HbA1c)測定(免疫比濁法),并且在治療3個月后重復測定以上所有指標。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組間差異及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用二元變量相關分析判斷膽紅素與FPG、HbA1c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 果
T2DM組治療前TBil、DBil、IBil均比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或P<0.01);治療后FPG和HbA1c明顯下降(P<0.05),但膽紅素濃度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DM組TBil與FPG、HbA1c均呈負相關(r=-0.584、-0.626,P<0.01)。
3討 論
有研究[34]顯示,膽紅素同谷胱甘肽一樣,是機體內(nèi)源性抗氧化系統(tǒng)的成員之一,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減輕氧化損傷、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種有效的生理抗氧化劑,在應激情況下發(fā)揮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保護作用。文獻[57]報道,膽紅素與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膽紅素濃度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近年來發(fā)現(xiàn),氧化應激在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中也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缺陷及胰島素抵抗,導致機體處于持續(xù)高血糖狀態(tài)。目前研究[1]發(fā)現(xiàn),高血糖可以造成機體氧化應激,使體內(nèi)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產(chǎn)生增多,機體的氧化與抗氧化平衡失調(diào),導致胰島細胞凋亡,甚至嚴重損傷胰島細胞功能。血紅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及血紅素代謝產(chǎn)物作為機體內(nèi)重要的抗氧化系統(tǒng)之一,在高血糖環(huán)境下對胰島細胞、內(nèi)皮細胞和神經(jīng)細胞起重要的保護作用,可以延緩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組資料結果顯示,T2DM患者TBil、DBil、IBil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TBil與FPG和HbA1c濃度呈負相關,與武躍明等[8]的觀察結果相似;治療3個月后FPG與HbA1c已明顯下降(P<0.05),但膽紅素濃度并沒有明顯上升(P>0.05),推測可能由于T2DM患者體內(nèi)氧化活性提高,使膽紅素消耗增加,從而導致體內(nèi)膽紅素降低,而短期治療后血糖雖然得到了控制,但原來高血糖所致的機體損害、特別是心血管的潛在損害可能難以逆轉(zhuǎn),因而膽紅素濃度無明顯變化。
膽紅素是極強的脂溶性物質(zhì),這使其容易通過細胞膜和血腦屏障,濃度增高時可以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別是腦的損傷,因此,膽紅素也是一種內(nèi)源性毒素。由此可以推測,膽紅素只有在適合的濃度范圍內(nèi)才能發(fā)揮抗氧化作用,而且不同的疾病其抗氧化的適合濃度可能不同。血液中的膽紅素又有DBil和IBil兩種形式,DBil與IBil的結構特點和理化特性完全不同[9],因此,膽紅素的抗氧化機制如何、各種不同疾病的適宜濃度如何,目前還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敏,母義明,潘長玉.血紅素氧化酶在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中的保護作用[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7):778780.
[2]《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26.
[3]Marilena G .New physiological importanc of two classic residual products:carbon monoxide and bilirubin[J].Biochem Mol Med,1997,61:136142.
[4]Siow R C,Sato H,Mann G E.Heme oxygenasecarbon monoxide sigaling pathway in atherosclerosis:antiatherogenic actions of bilirubin and carbon monoxide[J].Cardiovasc Res,1999,41:385394.
[5]郭軍,高秋華,楊中民,等.膽紅素的抗氧化作用[J].生命的化學,2002,22(2):157159.
[6]Mayer M.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2000,46:17231727.
[7]張俊,馮杰,高興玉,等.血清膽紅素及脂蛋白α與冠脈病變關系的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5,3(6):446447.
[8]武躍明,康愛英,王國慶.二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膽紅素和尿酸水平變化及意義[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5,28(21):2425.
[9]戴萬榮,郭金星.檢驗醫(yī)學臨床應用[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