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納米醫(yī)學研究團的科研團隊日前發(fā)表了一種全新的納米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劑技術,能夠大幅度提升醫(yī)學圖像的可識別度。動物實驗表明,使用該造影劑,實驗鼠異常組織的亮度達到了周圍健康組織亮度的10倍。 新的造影劑技術具有選擇性,形成的核磁共振圖像對癌癥等特定代謝的標志物敏感。研究人員將該造影劑命名為“核磁共振納米燈”。
納米造影劑基于磁諧振技術,主要由兩種磁性材料組成,包括“開關材料”(磁性納米顆粒)和“顯影材料”(順磁性MRI造影劑),兩種材料之間的距離不同,核磁共振圖像的亮度也不同。兩種材料之間的臨界距離大于7納米時,開關材料對顯影材料的影響消失,順磁性造影劑在MRI圖像上充分顯影,此時相當于開關的“開”;當二者距離小于7納米時,順磁性顯影材料在MRI圖像上的狀態(tài)則是“關”。
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足以探測實驗鼠體內癌癥的造影劑。造影劑使用一種能夠被癌癥代謝產物MMP-2酶切斷的生物材料連接“開關材料”和“顯影材料”,令兩種材料之間的初始距離低于7納米。顯影劑注入實驗鼠組織后,如果組織中存在癌變,兩種材料之間的連接將會被MMP-2酶切斷,導致兩種材料分離,MRI圖像會將病灶區(qū)域顯示為高亮度。
使用納米造影劑技術,MRI檢查能夠顯示腫瘤的存在和具體分布,還可以通過圖像揭示癌組織中MMP-2酶的濃度,獲得癌變分期等進一步信息。
研究人員相信,該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物傳感器,還將解決更多的生物和醫(yī)學課題。現該團隊正在開發(fā)、更智能的多任務造影劑,以同時記錄和解釋多個生物學靶標。
MRI問世至今已有近40年歷史,成為一種主要的非侵入式診斷技術。MRI診斷中廣泛使用造影劑,以提高圖像可辨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