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教授施一公團隊與深圳醫(yī)學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宿強團隊日前合作揭示過敏反應關鍵機制——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高親和力受體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過敏反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皮炎等在人群中十分常見。宿強介紹,IgE與高親和力受體FcεRI的相互作用是過敏反應核心環(huán)節(jié),然而此前IgE誘導FcεRI激活的具體分子機制并不明確,成為開發(fā)有效抗過敏療法的障礙。
宿強介紹,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FcεRI復合物存在單體和二聚體兩種狀態(tài)。借助熒光壽命成像顯微鏡-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FcεRI在細胞膜上很可能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通過體外生化和體內細胞實驗,證實IgE結合能夠促使FcεRI從二聚體轉變?yōu)閱误w。
宿強解釋說,從結構角度分析,二聚化的FcεRI不利于下游信號激活,而IgE結合后的FcεRI以單體形式存在,這種構象轉變有助于暴露FcεRI亞基胞內段的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基序,從而更有效地激活下游信號通路。
研究團隊構建了多種穩(wěn)轉細胞系,并利用流式細胞術、RNA測序等手段,系統(tǒng)驗證不同狀態(tài)下FcεRI激活效應的差異。團隊提出了IgE介導FcεRI復合物激活的工作模型。
“該研究不僅為理解過敏性疾病發(fā)病機制提供了新視角,也為開發(fā)針對IgE-FcεRI相互作用的治療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彼迯姳硎尽?/span>